close

  繼「未來酒店」進化到2.0,阿里旅行「未來景區」近期也正高速地開疆拓土:4月通過城市級合作,進駐旅遊勝地桂林所有景點,6月第,又與中國主題樂園明星品牌長隆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,接下來外界還將陸續看到更多的大牌簽約。

 

 

 

  「未來景區」作為標準化輸出的解決方案,目的是賦予景區多項互聯網化功能:如在景區門口掃碼購買免排隊入園的「碼上游」、用芝麻信用實現先遊玩后付款的「信用游」和景區內物品「信用借」、電子地圖「智能導覽」,以及用阿里大數據,把在線精準營銷的內力傳給景區……凡此種種科技酷炫,優化了遊客遊玩體驗,幫助景區獲得更好的口碑和收益,實現多贏,在業界吸引了不少眼球。

 

 

 

  這其中,一項不那麼有炫酷感的線下業務,「當面付」,則少有被外界所關注。但看似不起眼的小功能背後,卻有阿里旅行的大名堂和大布局。

 

 

 

  門票有兩種線下購買手段,有什麼區別?

 

 

 

  「當面付」說來很簡單,就是把大家熟知的超市便利店的支付寶掃碼支付,遷移到旅行場景中來。除了夠買門票,遊客在景區內其實有很多零碎的消費需求,買瓶水、坐個電瓶車、買個紀念品之類,在景區內諸多消費場景中,都可以通過掃碼付款,免去帶零錢和錢包的麻煩。

 

 

 

  阿里旅行截止目前的公開數據是,當面付已經覆蓋近5萬家旅行場景,其中3萬余家酒店,近200家景區,100多個城市的汽車客運站等。

 

 

 

  其實,阿里旅行在門票購買上早已有另一項涉及線下的業務,即上文提到的「碼上游」:遊客到景區門口,打開阿里旅行或者支付寶、淘寶App,掃景區售票二維碼,跳轉到景區在阿里旅行的線上店,購票並支付,最後憑身份證或簡訊入園,整個過程是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(O2O2O)

 

 

 

  碼上游推出稍早,要對接一家景區,前提是這家的門票已在阿里旅行上有銷售,渠道如官方旗艦店或分銷商。據景區反饋,目前碼上游帶來的線上交易是免佣的。線下部分,售票處只需架設阿里旅行贈送的二維碼海報,即可完成通路。

 

 

 

  而「小兄弟」當面付,不涉及線上銷售,直接接入景區的收款系統。除了二維碼物料,阿里旅行還支持景區以掃碼槍或帶掃碼功能的POS機,實現掃碼或被掃碼支付。

 

 

 

  可見兩種當面交易的形式在戰略上各有側重。「碼上游」本質上是線上交易,它把線上交易擴展到線下,將已經到達景區售票窗、想按老辦法買紙質票的遊客,爭取到線上。而「當面付」本質上是線下交易,藉助支付寶體系的便利和大勢所趨,從收款的環節與景區「親密接觸」。

 

 

 

  阿里旅行聯手支付寶,悄然向線下發動降維打擊

 

 

 

  阿里巴巴生態圈內有多種業務的企業,坊間也常期待阿里系的資源產生互動,而「當面付」就是一個跨界合作的真實案例,它是阿里旅行與支付寶聯手的成果。如果追本溯源,阿里旅行前身是數年前由支付寶航旅業務和淘寶航旅業務合併而成,因此阿里旅行與支付寶一直在基因和資源上有極強的關聯。在業界很有影響力的「信用住」,正是阿里旅行酒店業務與支付寶芝麻信用碰撞出來的創新產品。

 

 

 

  具體到景區門票業務,有了支付寶的助力之後,阿里旅行得以對三種門票購買場景進行了全維度覆蓋:純線上的預訂+O2O的碼上游+純線下的當面付。其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當面付,恰恰成為「奇招」,向在支付上完全依賴他人的攜程等OTA,發動降維打擊。

 

 

 

  拿66日開幕的北京燕京啤酒節來說,阿里旅行為其提供了4種支付方式,除了上述3種,還增加了更為便捷先進的閘機掃二維碼直接扣款入園。通過當面付來海陸空無死角包圍支付場景,阿里旅行正在打破既有邊界,讓更多出行玩樂納入自己的業務範疇。

 

 

 

  據悉,為了加快推廣「當面付」,阿里旅行除了一對一直簽,還引入了支付系統接入商和代理商,建立多種獎勵機制和營銷方案,來共同迅速擴展。

 

 

 

  守正出奇,每下愈況。當在線旅遊的門票業務已經廝殺至刀紅見血,阿里旅行悄悄然布局線下,利用自家兄弟支付寶在全民中的廣泛普及,以支付這一輕方式,找到小而底層的切入口,讓「未來景區」的大版圖得以高速擴張。

 

 

 

  而這件事情,其他競爭對手即使是看明白了,也無從跟進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160607/17424861.html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Pos机代理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仁娜 的頭像
    仁娜

    資訊分享

    仁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